輻射對人體的影響
輻射對人體的影響
陳積祥
2010年9月
一般來說,輻射照射對人體所做成的效應﹙全都是對健康有害的﹚,通常分為「確定性效應」和「隨機性效應」兩大類。
確定性效應
通過大量的動物實驗和其它實驗研究,再加上理論探討,科學家發現當劑量增加到一定水平﹙即「劑量閾值」﹚後,一些有害的效應就一定出現,在劑量愈大時,對人的損害愈嚴重。但當劑量低於「劑量閾值」時,這類效應就察覺不到。這類效應稱為「確定性效應」。例子有白內障和皮膚損傷等。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﹙ICRP﹚認為,只要把輻射工作者的眼晶體所受的劑量限制在每年150毫希以下,他們的一生﹙假設工作五十年﹚都不會出現因輻射誘發的白內障。
確定性效應有如你用拳打某人的頭,當你輕輕打他時,他基本沒有影響。如你稍為加大力度,對他仍沒影響。但如你繼續加大力量到某個程度時,他就會感覺到痛楚。如你仍繼續加大力量,他可能會受傷。當你用的力度超過某個程度時,痛楚和受傷是一定會出現。
隨機性效應
實驗研究亦顯示,在一定的照射條件下,某些對人體的效應,有可能出現,也可能不出現,這種效應稱為隨機性效應,它發生的機率與劑量有關,但不存在劑量閾值。即使人體吸收的輻射劑量十分少,隨機性效應仍有些微機會出現。而隨機性效應的嚴重程度是不受吸收劑量的大小影響。輻射引致的癌病是一個例子。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﹙ICRP﹚認為,每1毫希的輻射劑量會令人患致命癌症的機會增加5/100,000。
隨機性效應有如買六合彩。當你投注時,無人能保證你一定中獎,你有可能中,也可能不中。如你加大注碼,你中獎的機會就增加,但仍不能保證你一定中獎。相反,你減少注碼時,不表示你不會中獎,祇是中獎的機會不大。